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30%关税的威胁已进入最后倒计时阶段,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茨的频繁互动,显示出两国在应对美国关税威胁时形成了紧密的“统一战线”。此时,欧盟似乎也决心采取强硬措施,法国公开表示将承认巴勒斯坦国,德国媒体报道欧盟已计划准备关税报复。在这一背景下,欧盟似乎要以全新的姿态,开始与美国正面交锋。
在马克龙和默茨的互动中,法德两国的密切合作无疑成为焦点。默茨在5月上任后,马克龙首次访问德国,而本月23日,马克龙也回访了德国。两国领导人在柏林举行了持续三个小时的工作晚宴,德国总理府称这次会谈非常“深入、友好且充满信任”,且核心议题直指与特朗普政府艰难的贸易谈判。美国计划从8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30%的关税,这无疑会对欧洲经济造成重大冲击。面对这一紧迫局势,马克龙与默茨在谈判中达成共识,双方表示将坚持共同愿景,并明确表示若谈判破裂,欧盟将保留采取其他贸易手段的权利,同时准备出台新的措施。
德国,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,出口占欧盟总量的30%,其中汽车和零部件占比超过60%,本应是最容易受到美国关税影响的一方。然而,随着美国加大关税威胁,德国的立场发生了180度转变,从原先的妥协立场,转向与法国携手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。据德国媒体透露,美国的关税威胁让德国愤怒不已,初步测算表明,接受美国的要求将导致德国汽车产业每年损失高达50亿欧元,宝马、奔驰等车企每辆车的成本将大幅上涨。巨大的经济压力迫使德国认识到,单纯的妥协无法换来和平,只有与法国一道,共同抵制美国的贸易霸凌,才能保护欧洲经济利益。
在法德两国的推动下,欧盟迅速采取了行动,亮出了自己的报复计划。7月24日,德新社报道称,欧盟外交官表示,欧盟已批准了欧盟委员会的提议,若与美国的谈判破裂,欧盟将对总贸易额达930亿欧元(约合1094亿美元)的美国商品征收进口关税。此项报复计划分为两步,首先是已经通过的价值210亿欧元的商品清单,将于8月6日启动;其次,价值720亿欧元的新商品清单将在8月6日前进行成员国投票表决。这些措施一旦生效,将对美国的多个产业造成巨大冲击,包括大豆、哈雷摩托、波音飞机和波本威士忌等。
不仅如此,欧盟还在考虑启动“反胁迫工具”,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。一旦启动,布鲁塞尔将有权禁止美国企业参与欧盟政府采购、取消知识产权保护、限制美欧贸易往来。欧盟委员会的贸易发言人奥洛夫·吉尔直言:“30%关税几乎等同于禁止跨大西洋贸易。”如果美国坚持这一政策,不仅欧洲高端消费品在美国的售价将飙升,依赖欧洲零部件的美国企业也将遭遇生产线瘫痪。这场贸易战中,虽然没有真正的赢家,但欧盟已明确表示,不会坐视不理。
在此期间,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同样引人注目。7月24日,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,法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,并将在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做出正式宣布。此举旨在展示法国的外交独立性,同时希望能够对欧洲的立场产生影响。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,中东局势一直严峻,欧洲在巴以和中东问题上分歧严重。随着以色列不断制造人道主义灾难,欧洲越来越无法忽视民意,逐渐形成了支持巴勒斯坦、支持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的主流观点。法国此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,不仅展示了其在欧洲的影响力,也顺应了国内庞大的巴勒斯坦移民群体的情绪,避免了因态度模糊而加剧社会不稳定的局面。然而,这一举动与美国的立场明显对立,预示着欧盟内部渐渐形成了一股不愿妥协的力量。
法国与德国联合应对美国的关税威胁,欧盟随之亮出报复计划,法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,一系列动作表明,欧洲正在努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,寻求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“战略自主”。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。在贸易领域,尽管法德两国展现了坚定立场,但欧盟内部并非完全一致。波兰等东欧国家因安全考虑,仍对激进的反制措施持保留意见;而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也公开抱怨:“我们总是在为德国买单。”如果欧盟最终决定启动“反胁迫工具”,将面临巨大的内部阻力,有外交官警告称,这一举措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。